我在新华社实习的天

QQ客服网络客服求职招聘QQ群 http://www.prcgoogle.com/zonghe/guonei/2021/0923/6066.html

他,擅长摄影、剪辑与动画制作

是全媒体人才

他,在校期间拍摄了

两万余张摄影作品

是勤奋达人

他,手绘作品单篇阅读量

高达万+

创造新的辉煌

他,大四期间被推荐至

新华社实习生

成为绿岛人的榜样

他就是18级视觉传达专业的郑校洋

今天,让我们走进他的成长故事

一起感受在中国国家通讯社

新华社的天实习经历

郑校洋

18级视觉传达设计1班,第9届校记者团摄影部部长。熟练运用PS、PR、AE等技术,擅长拍摄、剪辑、绘图和短视频制作。参加过千人晚宴、体育狂欢节等校内重大活动,在校期间拍摄照片2万余张,参与剪辑视频30多部。作品刊发于学习强国、中国新闻网、中国日报等各大权威媒体平台。

导师课为我指引人生方向

今年7月28日,郑校洋正式进入新华社吉林分社实习。经过了推荐、选拔、面试之后,他终于开启了梦寐已久的“新华之路”。为了这个梦想,他足足拼搏了三年。

回想三年前刚踏入绿岛的时候,郑校洋笑着说:“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没有明确目标的人,本以为大学也会随波逐流,但没想到,学校的导师课让我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位人生导师,为我指明了大学奋斗的方向。”

他清晰记得,导师课的第一堂是《我的大学我的梦》,来自对外交流中心、也是校记者团的指导教师朱慧颖带了水果和零食,亲切的与他和室友们聊天,并介绍着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,课上,朱老师询问每位同学四年自己的目标与理想,当时的他回答不上来,朱老师说:“既然你学的是视觉传达专业,来校记者团试一试吧。”郑校洋荣获年度校记者团突出贡献奖

没想到这一尝试,他便从干事、做到了副部长、再到部长,三年间成为校记者团新闻摄影部的骨干力量,而摄影也成为了他最喜爱的事情。“我攒钱买了相机,之后参加学校的体育狂欢节、绿岛环湖马拉松等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,在校记者团的任务中,不仅进一步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,更积累了丰富的摄影实践经验,为我日后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”郑校洋说。

在校期间,他勤奋、刻苦,不但扎实学习视觉传达专业知识与视频剪辑专业技能,也积极参加校记者团的摄影培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,努力成为全媒体人才。此时的他,再也不是那个没有目标与追求的青年,他的作品屡次出现在学习强国、中新网、央广网、北国网、辽沈晚报、沈阳日报等权威媒体中。

朱老师回忆到:“印象深刻的是,在校记者团期间,只要有活动,郑校洋都会主动参加,通过三年的历练,他在摄影技术方面有了大幅提高,只要他参与拍摄的活动,老师们都非常放心。同时,他专业基础学习得也非常扎实,因此,他作为校记者团最优秀的成员,率先被推荐到校企合作基地——新华社实习。”

重大活动中认真拍摄的郑校洋

●●●

新华社让我迈入更高台阶

新华社给他的第一感觉就是“严苛”。新华社对每一篇产出作品的质量要求非常苛刻。在选题方面,要严格筛选来自分社负责地区的消息,挑选出高质量且有代表性的选题进行跟踪报道;在采访过程中,记者们需要进行充分讨论,形成完善的采访方案;在视频的后期剪辑方面,对每一帧的要求都非常严格,最终经过多次审核无误后才能对外发布。郑校洋参与“家”在东北亚系列报道采访在新华社的实习中,郑校洋作为记者助理,主要负责长春与吉林两个地区的采访录像、视频剪辑及手绘制作等工作,在此期间,共完成“家”在东北亚等系列作品17篇,参加采访30余次。其中,《智能时代谁来帮老人跨越“数字鸿沟”》阅读量.9万,《会说朝鲜语的汉族书记》阅读量.1万,《一袋大米的“进阶”之自述》阅读量.9万。

在新华社实习的日子里,最令他难忘的今年中秋节。当时,他接到了《一袋大米的“进阶”之自述》这项新闻任务,需要他用3天时间完成11幅手绘作品。第一次绘制如此高难度的作品,时间紧任务重,他不分昼夜努力完成。他说:“这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,作为一名绿岛人,我一直用‘我行我能’的校训精神鼓励自己,一定要克服困难实现突破。当最终作品展示在新华社的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qqmxb.net/xhrbrc/14460.html
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